一、放生怎么说 1、 放生的甲鱼为我们跳舞 2、今天是阴历7月15日,中午和姐姐等几个佛友放生了甲鱼和鳝鱼。 中午下班后我先行去市场买了一个摊主全部的鳝鱼,让摊主拿三只甲鱼。看着盆里其它的甲鱼,我蹲下来念阿弥陀佛。这些甲鱼纷纷伸出头来。我心中不忍,立即让摊主把所有的甲鱼都装给我。
3、一路播放着大悲咒来到人工湖,姐姐他们还没到。我将两个水桶拿下来,继续让他们听大悲咒,给他们撒上大悲咒水,然后我蹲下来看着这些生命。这时看到最上面的甲鱼脖子上有一块很深的伤痕,我对它说:“你一定很疼吧?等会我给你们做三皈依,以后你可不能再堕入畜生道,要闻佛法,跟着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啊。这时,一只凶猛的甲鱼冒出头来,一口咬住这只受伤的甲鱼的脖子。我恍然大悟,原来伤是同伴的咬伤。”我把受伤的甲鱼放到鳝鱼桶里。对那只凶狠的甲鱼说:你看看你还这么厉害,是不是以后还想堕入畜生道,一会给你皈依,以后要念佛,千万别再做畜生了。说来也怪,这只凶狠的甲鱼趴在桶沿上看着我,我能看到他眼睛里的凶狠与琢磨。我又说了他几句后,他居然钻到别的甲鱼身子下了。于是我给甲鱼和鳝鱼做了简单的三皈依。 4、一步步将两个水桶搬到靠近湖水的阶梯上,我先放生了三条鳝鱼。这时姐姐和申、张两位居士来了。我把受伤的甲鱼先放进了水里,张居士放生第二只甲鱼时,那只凶狠的甲鱼咬住它的尾巴不松口,怎么劝导都不行。申居士说:“我厉害,我来。”厉害的甲鱼终于松口了。我向他们讲述了这条甲鱼的厉害。然后我们把所有的甲鱼顺利的放进水里,他们都欢快的游进深水里。 5、放生鳝鱼时,我看到我放生的受伤的甲鱼游上岸来,让姐姐抓起它,直接给放到阶梯左侧的深水区。放生结束后,那只凶猛的甲鱼居然游到我的脚下。抬头看着我。大家笑着说:看看他还不舍得走了。我说:“好了,你已经受了三皈依了,步入善道后一定要世世修习佛法,等阿弥陀佛接引你到西方极乐净土。你走吧。”那只甲鱼听懂似的,转身就游进深水区。 6、再说,我放生的第一只受伤的甲鱼,居然游到我这边的深水区,用力扒着石头湖沿,伸长脖子,然后往后一翻,四脚快速滑动做着仰泳,姿势很是优美。我们四人不由鼓掌大声欢笑。这只甲鱼为我们表演了三四遍舞蹈然后游进水底。 7、看完甲鱼的表演,我们又赫然发现放生的鳝鱼有两条在水面上立着身子,看着我们,我们立时又欢喜的大声念着阿弥陀佛,结果更多的鳝鱼立着身子从深水区域露出头来。真是令人欢舞。鳝鱼的表演刚结束,那只表演舞蹈的甲鱼又出来了,又是给我们表演一次。 8、观音堂的聂居士带着孩子来喂鱼,也正好看到了这一殊胜景象。我说:“本来我想带相机,可是觉着自己的修行功夫浅,不可能看到放声的殊胜景象,没想到就看到了,早知道带相机好了。” 9、聂居士说:“如果你带相机来,恐怕就看不到这个殊胜景象了。你看禅宗就说一切离相。”我说:“是,一切皆是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 10、大家掏出手机抓拍了几张甲鱼表演的镜头,这时我们劝甲鱼游开,不要再表演了,大概是我们在湖边时间长,甲鱼总是不时游出水面作番表演。最后还有两条鳝鱼立在浅水里不肯游开,我们和她说话,一条离开了,最后一条,我用手捧起它,直接放进深水后游进水底。后来姐姐说:“我们走吧,我们不走他就不会游开的。”于是我们离开了放生的人工湖。祝愿他们能够早日脱离六道轮回之苦,跟着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。
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
二、苏州放生最佳地点在哪里 1、问:念佛不一定要求往生,只求家庭平安可以吗? 2、答: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“南无阿弥陀佛”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只求平安,能平安过日子就好,这像什么,你们知道吗?今天求平安,明天呢?明天平安,那明年呢?这个世上你要天天平安,年年平安,可能吗?不可能!所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,这就是我们的“业”要还。所以这个人不懂佛法,念佛要求往生极乐世界,佛本身就会加被你保佑你平安,临命终又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。所以,我们念佛,晚上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回向要求往生极乐世界。回向,你如果不懂问出家众就懂了,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。 3、问: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,可有此事? 4、答:「阿弥陀佛」是文字相,是一句佛号,其实佛就是人,因为他慈悲又有智慧,故称为佛。念佛是为了警惕自己,让自己有如佛一样的慈悲,和像佛一样有超越的人生,所以要时时念佛,与佛同住。 5、睡前当然可以念佛,只是躺在床上时不要念出声来──你如果念出声来,别人如何睡觉? 6、此外,不要以得失心念佛,念佛但求澄心静虑,身心安定。许多人为求利益、如意而念佛,这种念佛是口念佛,心没念佛。(证严法师) 7、问:夫妻不断正淫,是否能往生?
答:如果没有贪爱就会往生,如果还有贪爱,就不能往生,关键在这个地方。为什么?有贪爱,你还不愿意离开,你这个夫妻还断不掉,还在留恋,那怎么办?来生再做夫妻,你还能往生吗?你不能往生,所以关键在此地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。(净土法门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2006/3/31)
念佛没有断五戒,没有断淫欲,能够往生吗?
虽然没有受五戒,但是能够自动戒杀、戒邪淫,信愿具足,也能往生。因为净宗带业往生。不过,仍旧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约束自己,这样就更有把握了。(李炳南原著《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》)
人之欲,在家居士若正淫无断,是否可以往生西方净土?
淫欲是生死的牵绊,是轮回(梵语samsara)的原动力,当人在临命终之际,在家居士正淫未断,但能正念提起,愿力坚固,专注一心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即可蒙佛慈悲接引,带业往生,更无有疑。
但学佛者不可抱著侥幸之心,应该好好的勤修梵行为佳,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,爱不断不生净土,淫欲不断,尘不可出,佛弟子应依此共勉之!
楞严经云:“汝爱我心,我怜汝色,以是因缘(梵语hetu-pratyaya),经百千劫,常在生死。”(如本法师著《佛学问答》)
问:如今想要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知道要作什么样的修行福业,以何者为种子,方得往生彼国。此外凡夫世俗之人都有夫妻子女,不知如果没有断除淫欲,能够得生彼国极乐世界吗?
答:如果想要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,应当具有二种行,如是一定往生彼国。一者、厌离行。二者、欣愿行。所谓的厌离行者,凡夫众生从无始以来,为五欲境界所牵缠束缚,轮回生死于五道当中,备受种种辛劳艰苦。如果不能起心厌离五欲境界,想要了脱生死则是无有出离之期。为此之故,应当常常观察我此色身,充满了脓血屎尿,一切的恶臭之物常常流露,极不清净臭恶污秽。是故《涅槃经》云:‘如是色身之牢城,有愚痴的罗刹,居止安住于其中,凡是有智慧的人,又有谁会乐意获得此色身呢?’又经云:‘此色身乃是种种痛苦所聚集,一切种种皆是不净,如同被木头捆扼、被绳索束缚,如痈疮等脓血不净,根本就毫无意义和利益。上至诸天所得的色身,皆亦如是痛苦不净。’因此求生净土的修行者,不论若行若坐,若睡眠时,若觉醒时,常常要观察此色身,唯有痛苦无有可乐,深深生起厌恶远离之心。纵使是夫妻的房事不能顿时断除,也应渐渐生起厌离之心。应当作七种不净观:
一者、观察此淫欲的色身,乃是从我们的贪爱烦恼所生起的,此即是种子不净。二者、父母在贪爱交会之时,赤白的精卵和合,此即是众生受生处的不净。三者、投生于母胎当中时,在心肺肝胃等生脏之下,在大肠小肠膀胱等熟脏之上,即是处胎时住处之不净也。四者、在母胎之时,唯是食用母胎之血,即是食啖之不净也。五者、等怀胎的时日月份满足之后,头部颠倒向著产门,与脓血一时俱出而下,恶臭污秽脓血狼藉,此即是初生时之不净也。六者、人的色身只是一层薄皮覆盖在上面,其皮下之内脓汁血液、遍满于色身的一切之处,此即是色身全体的不净也。七者、乃至色身死亡之后,膨大肿胀腐烂败坏,骨骸与肌肉渐渐分离、纵横四散,乃至狐狗野狼争相食啖,此即是究竟不净也。
自己的色身既然有如此七种不净,他人的色身也是如此。若是能够于自己所贪爱的境界,男女的色身姿态等,深深生起厌恶远离之心,常常观察其为不净。若是能够如此观察色身不清净者,淫欲贪爱等烦恼,即能渐渐减少。此外也可以作十想观,其广泛的内容就如经典所说。(译注:十想者:死想、胀想、青瘀想、坏想、血涂想、脓烂想、啖想、散想、骨想、烧想。)此外应当发愿,愿我能永远脱离三界生死之中、杂食诸物的恶臭污秽,脓血不净,耽荒于五欲境界之男女等色身。愿得极乐净土法性所生之妙色身,以上为厌离行也。
所谓的欣愿行者,又有二种:一者、先明了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之意义。二者、观察思惟彼西方净土清净庄严等种种事相,然后欣喜发愿求取往生。
一者明了往生的意义者,我人之所以求生西方净土,是为了要救拔一切众生的生死痛苦的缘故,然后随即自我思量忖度,我如今无有功德之力,若是生在浊恶的世界当中,种种烦恼之境界极为强盛,而我自己尚且为业力所束缚,沦坠沉溺于三途恶道之中,动辄要经过数劫之久。如此轮转于六道生死之中,无始劫已来,未曾有一时的暂停休息,要到何时才能救度受苦之众生呢?为此之故,应当求生于清净的国土,亲近于诸佛圣人,若能证得无生忍力,方能在此浊恶的世界之中,救度苦难的一切众生。是故《往生论》云:‘所谓的发菩提心者,正是发愿作佛之心;发愿作佛之心者,则是救度一切众生之心。而度众生的心者,则是摄受一切众生,往生于诸佛国土之心也。’又发愿求生净土,必须具足二种行。一者、必须首先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。二者、必须得到三种随顺于菩提门之法。
何者为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?一者、依于智慧门,不追求自我的安乐,而远离了我心中贪著自身之烦恼。二者、依于慈悲门,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,而远离了不想安乐众生的烦恼心。三者、依于方便善巧之门,应当怜悯一切的众生,希望给予其安乐,因而远离了恭敬供养自我身心之烦恼。若能远离三种菩提门之障碍,则能得到三种随顺菩提之法。一者无染清净心,不为自身祈求诸般快乐故。因为无上菩提乃是无染的清净之处,若是为了自身求安乐,即染污了身心而障碍了菩提之门,是故无染的清净心,是随顺于菩提法之门。二者安清净心,为了拔除众生苦难的缘故。无上菩提心乃是安隐一切众生的清净处,若是不作愿发心救拔一切众生,令其远离生死之苦,即是违背菩提之门,是故安乐众生的清净心即是顺菩提门。三者乐清净心,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。菩提涅槃是毕竟恒常安乐之处,若不作愿发心欲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,即是遮障于菩提门。
此无上菩提因何而得到呢?这就要因为往生净土,常常不离于佛,得到无生忍之后,才能于生死浊恶的国土之中,救度苦难的众生,大悲与智慧在内心中圆融具足,虽在一心禅定之中而常以妙用利益众生,圆融自在无有障碍,此即是菩提心,此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之意义也。
二者、明了彼净土庄严之事而起欣喜心、愿求生净土者。因为希求心而起于忆想,缘于西方阿弥陀佛,或者是其法身,或是其报身等,金色的光明,八万四千的相,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,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,一一光明常常遍照十方法界,摄取念佛众生而不舍离。又观想彼极乐净土七宝庄严微妙快乐等,其完整的境相就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中的十六观等。常常修行念佛三昧,及布施持戒等一切善行,皆悉回向布施给一切众生,令其同生彼极乐国土,如此决定能够往生净土,此乃是所谓的欣愿门也。(法宣法师白话译《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》)
8、一居士:准提咒不管出家在家,饮酒吃肉都可以。请问持大悲咒有何禁忌? 9、妙祥法师开示: 10、饮酒吃肉诵咒是不灵验的,是不清净的表现。持大悲咒和所有的咒最大的禁忌,就是打妄想。
标签:
|